媒体,期待更加智能的未来 ——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专访

时间:2015-10-27浏览:34

在中传,北院机房坐落何方几乎无人不知,每天出入机房的学生络绎不绝。相较而言,位于机房正对面的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则显得安静许多,只有计算机的运转声和敲击键盘的嘀嗒声此起彼伏。然而,正是在这看似安静平常的研究院里,却酝酿着与世界前沿科技同步接轨的风起云涌,描绘着冲击世界一流水平创新平台的壮阔雄图。

脑科学,顾名思义,即研究人脑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而智能研究则是人类渴望从根源上探索自身奥秘和进行创造性超越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12年底欧盟发起“人类脑计划”,2013年4月美国启动“脑计划”,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竞相行动。

2013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应运而生。从成立至今,研究院充分发挥理、工、艺术的综合优势,精研不辍,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2015年9月,院长曹立宏教授与在京十多名院士及教授一起获聘北京市首批“脑科学研究”专项指导组专家。

为什么传媒大学要研究脑科学?

2013年,曹立宏受聘担任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

“为什么中国传媒大学要研究脑科学?我曾多次被问到这个问题,道理其实特别简单。传媒的对象是人,传媒真正服务的是大脑。”谈及自己与脑科学的缘分,曹院长饶有兴致地回忆起童年的境遇。“小时候我叫‘曹立红’。我隐隐约约记得,5岁的时候自己就常常会想,我看到的红颜色和别的孩子看到的红颜色是同一种感觉吗?”

在兴趣的驱使下,从北大数学系毕业之后,他前往美国佛吉尼亚医学院完成生物统计和神经生理学博士,在美国国家卫生总署(NIH)完成博士后。1995年和几位留美博士一起创办Neuronamics Group,在硅谷从事多年媒体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在大脑仿真模拟领域独立发明创造了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得到业内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高度评价。

曹院长二十多年在脑科学与智能媒体技术方面的积累和享誉业界的研究成果是智能院强劲内核的要素,而高性能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则是研究院成立的外部驱动力。“大脑模拟需要很强大的计算能力,过去的计算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某些想法。近年来,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机大大推动了大脑仿真模拟、类脑计算及深度学习等新一代基于脑科学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这些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动了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在推动着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计算能力的突破为脑科学领域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4年初,研究院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高性能百万级仿生神经网络的近实时速度的并行计算。

让智能研究“飞”起来

在脑模拟领域流传着这样的争论——飞机是否应该完全模仿鸟类?一方面,飞机不需要完全模仿鸟类,已经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另一方面,飞机的灵活度和容灾能力远不及鸟类。其实,模仿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未来的飞机既能像鸟那样灵活自如,又拥有机械造就强大的性能,岂不是更好?

曹院长在采访中表示,利用计算机仿真大脑可能是让智能研究“飞”起来的最好方法。原因有三:第一,人脑本身是难以开展全面实验研究的对象,我们目前对大脑的了解大都是来自其它动物大脑的实验,而这显然是不够的;第二,即使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强联系,掌握人脑的结构并不意味着知悉功能,即便知悉功能也不意味着理解背后的工作原理。通过仿真,计算机就能展现“仿真大脑”的动态性,从而帮助人们观察大脑功能实现的过程,并可对“仿真大脑”进行各种虚拟实验,帮助人们理解大脑功能实现的工作原理;第三,计算机在速度和容量等方面已远远超越大脑,并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一旦对整个大脑仿真模拟成功,计算机将拥有自主学习和意识能力(称为强智能)。这种不可估量的结果或许导致一场人类文明“大爆炸”。三个方面足以说明大脑仿真的特色和重要性。

目前,中传智能院的核心关注点是大脑的仿真模拟平台的建设(也是北京市支持的首批“类脑计算研究”的核心项目之一)、视觉系统的仿真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据悉,2013年YouTube宣布每分钟上传到YouTube的影片长度已突破100小时。影片审核的工作量可见一斑,倘若能充分利用智能分析,想必能“解放”许多大脑。视频智能分析的应用领域并不局限电影业,因而它也是国际上许多科研人员探索的目标。视频的智能分析和传媒的发展息息相关,传媒大学要想保持传媒学科的优势地位,势必要对传媒科技的走向有所感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机器智能的未来

2014年10月,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出席美国HBO频道的一个节目,并在节目中明确表示“人工智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危险。”主持人约翰·奥利弗询问:“那为什么我不应该为能够与机器人战斗而感到兴奋呢?”霍金给出的回答很干脆:“你会输掉。”

机器智能的未来会对人类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关于这个问题,曹院长的看法是,“基于脑科学研究的强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一旦有突破,进度上会有爆发式的增长,将对人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的确存在不少科学家和名人担心这种研究的发展有朝一日会对人类形成威胁。从事‘弱智能’研究的人则不太关心这个问题或否认会形成威胁,原因是弱智能还不足以对人类构成威胁。但是对从事‘强智能’研究者而言,其实这个隐患确实是存在的。目前从事‘强智能’研究的人还很少,加上这些研究人员都很忙,在这方面缺少和媒体的交流,所以少了一些声音。像霍金等人对‘强智能’的顾虑,我认为不是无中生有。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关注的。”

从研究院的长期发展来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容忽视。曹院长本学期已开设《脑科学基础》和《脑科学与智能媒体》课程,以期带领更多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同学了解脑科学与智能媒体技术。曹院长呼吁,脑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尖端科技人才的投入,还需要复合型传媒人才将科普进行到“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前沿科技将走下神坛成为公知。

脑科学被认为是继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的到来。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以不遑多让的历史使命感和拳拳爱国之心,着手筹划“中国脑计划”,以大力加强我国脑科学研究。让我们翘首以盼吧!

 照片新闻

内容转载自《中国传媒大学校报》总第446期,记者陈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