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菁英计划”2017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招生选拔公告

时间:2017-06-01浏览:143

 

      经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研究决定,于2017年启动“创新菁英计划”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突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一、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简介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是北京市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北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指示而设立的新型先进技术研发机构,目前已建成14个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为智能传媒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研究院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的同时,启动了“创新菁英计划”,探索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创新菁英计划简介

       “创新菁英计划”是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实施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项目,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的模式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突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一般情况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中国传媒大学有特殊要求时,按照中国传媒大学规定执行。

       研究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分,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经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审查、报中国传媒大学批准后,颁发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颁发“创新菁英计划”培养证书。

 

四、招生学科

        2017年“创新菁英计划”依托中国传媒大学计划招收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研究生3名。

 

五、培养模式

        全日制学习

      • 双课堂:学生第一年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年开始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工业设计、管理及人文等),然后在各协同创新中心相对独立开展具有应用前景的工程技术类课题研究。

      • 双导师:一位导师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负责指导理论学习,另一位导师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资深研究人员,负责指导课题研究,两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论文。

      • 双身份:入选者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科研技能,另一方面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相对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研究院给予学生适当津贴(相当于同类工作人员),学生可分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每位学生都需要参加商业实习,鼓励学生带自己发明或研究院其他合适成果创业,并按照研究院政策分享知识产权收益。

      • 双考核:一方面考核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学生课题研究水平,所完成的课题成果应达到国内先进(硕士)或领先水平(博士)。

 

六、课程设置

       应修学分须达到中国传媒大学要求,课程设置原则上参照中国传媒大学已有课程体系执行,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七、导师简介   

       曹立宏,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协同创新研究院智能传媒技术中心主任。美国国家卫生总署(NIH)博士后。北京市首批“脑科学研究”专项指导组受聘专家。专注于仿生大脑/类脑计算模拟平台的建设及应用,采用深度学习和类脑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现代传媒技术的智能化。

 

八、支持政策

      1 学籍管理、派遣方式原则上与中国传媒大学已有方式一致,优秀毕业生研究院优先录用,并解决北京户口。

      2 学费收取及奖助学金与中国传媒大学已有办法一致。自学生进入研究院从事科研活动起,研究院为其发放津贴,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3 理论课程学习阶段中国传媒大学安排住宿,住宿费用自理,进入研究院从事科研活动后,研究院为其安排住宿。

 

九、报名方式

       考生在通过中国传媒大学的考核后可报名参加该项目,须参加研究院的创新能力考察,通过后由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报名需填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2017年创新菁英计划申请表》(稍后发布),发送申请表至邮箱nimi@cuc.edu.cn,邮件标题为:申请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创新菁英计划-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姓名。

 

十、招生咨询

     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电话:010-65783797

      邮箱:nimi@cuc.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2号楼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