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闻
我们为何会对形似“脸”的非动物体产生错觉?
时间: 2017-08-16     作者:

在生活中,你一定见过一些长着“脸”的非动物体。

你说你没见过?那就跟着我来看看下面这些图片吧!这些长着“脸”的非动物体可能是一个切开的大辣椒,也可能是一个茄子,还可能是一个滚筒洗衣机。

 

 

仔细想想看,这些被认为是“脸”的物体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两只眼睛和一张嘴。那么,我们为何会对这些形似“脸”的非动物体产生“这是一张脸”错觉?人类是不是唯一具有这种“特异功能”的物种呢?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认知神经科学家完成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给5只恒河猴呈现猴脸(刺激1)、形似“脸”的物体(刺激2)以及非“脸”物体(刺激3)三种刺激。其中,刺激2和刺激3本质上是同一种物体,比如一台“做鬼脸”的滚筒洗衣机和一台正常的滚筒洗衣机,因此从图片相似度的角度来说,刺激2和刺激3更加相似。

 

 

实验中,恒河猴首先盯着注视点,然后屏幕上会同时呈现出两种刺激(刺激1和刺激2,刺激2和刺激3,刺激1和刺激3),猴子自由注视屏幕一段时间后,便会得到果汁奖励。研究者们记录了猴子的眼动轨迹和视线停留时间。

 

 

研究结果表明,与人类一样,相对于非“脸”物体,猴子的视线会在猴脸上停留更长时间。有意思的是,相对于猴脸,猴子的视线会在形似“脸”的非动物体停留更长时间,大概猴子对这些有趣的“脸”也很好奇吧。

 

 

通过分析猴子第一眼看的是哪张图片,研究者们得到了与猴子注视时间相同的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人类之外,恒河猴也具有感知形似“脸”的非动物体中面孔特征的能力。这并不奇怪,因为恒河猴有着跟人类似的视觉信息加工网络。另外,由于面孔检测在灵长类动物的社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能需要在面孔检测中容许一定“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自己的社交优势。

 

参考文献:
Taubert et al., Face Pareidolia in the Rhesus Monkey, Current Biology (2017)

 

本文为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