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栏
这是一篇重口味的文章 看完这些警告图片,你还想抽烟吗?
时间: 2020-05-14     作者: 邓雅菱

吸烟有害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身边的人吸了二手烟同样危害很大。但还是有很多人忍不住要吸烟,戒烟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买过烟的人都知道,烟外包装盒上都会有一些警示标志,这是为了让大家少抽烟。在中国,一般是“吸烟有害健康”这句话,警示作用似乎不大。但在世界上有超过70个国家会在烟盒上印健康警告的图片。有的是诱发对健康产生焦虑的图片,像下面这组图片:

(图片来自:Hammond, D. (2011). Health warning messages on tobacco products: a review. Tobacco control20(5), 327-337.

有的则比较重口味,印的是诱发恶心感受的图片,如下面这组图片:

(图片来自:Hammond, D. (2011). Health warning messages on tobacco products: a review. Tobacco control20(5), 327-337.

目的都是一样的,通过诱发焦虑情绪和厌恶情绪,让吸烟者对烟产生抵触动机,从而减少吸烟行为。那么这两种类型的警告图片,哪一种的效果更好呢?

以往对此问题的考察多是让吸烟者观看这些图片后主观报告对吸烟的渴求程度,但Corhran等人认为,这样的结果并不可靠。就像你爸爸跟你说,我不抽烟了,我要戒烟,你信吗?

于是他们采用脑电记录的方式来考察这两种类型的图片对吸烟者的影响。

实验选取了61名吸烟者,按照他们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分成了两组,高依赖组和低依赖组,是通过尼古丁依赖测试、每天吸烟的量以及烟龄进行的区分。两组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在实验前一个小时以内,所有的被试都不可以吸烟,这是为了诱发被试的烟瘾。

给被试佩戴脑电帽记录脑电信号,首先是静息5分钟,随后是观看不同类型的图片,采用的是oddball范式,被试需要对出现概率很低的刺激做按键反应。

出现概率很低(20%)的刺激是正常吸烟的图片。

出现概率很高的刺激有三种:

  1. 中性刺激:一只手拿着一直钢笔

  1. 焦虑刺激:上文中诱发对健康担忧焦虑情绪的图片

  2. 厌恶刺激:上文中诱发恶心感受的图片

这四种类型的刺激随机出现。

作者分析了刺激出现后300-600ms之间的P3成分和600-1000ms之间的LPP成分,这两个成分都是与动机有关的注意指标。下图是在FzCzPz电极点的波形图。

P3成分:

电极点位置的主效应显著:波幅从高到底以此为Pz>Cz>Fz

图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厌恶刺激(红线)诱发的P3波幅小于焦虑刺激(蓝线)诱发的。

电极点位置与图片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在FzCz点,图片类型诱发的P3波幅存在差异,但在Pz点,不同类型图片诱发的波幅没有差异(见下图)。

对烟的依赖程度与电极点位置也存在交互作用:在Fz电极点,低依赖组的P3波幅低于高依赖组,但在CzPz电极点,低依赖组的P3波幅要高于高依赖组(见下图)。


LPP成分:

电极点位置的主效应显著:Cz>FzPzFzPz点没有显著差异。

图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厌恶刺激诱发的LPP波幅小于焦虑刺激诱发的。

电极点位置与图片类型交互作用显著:在FzCz点,厌恶刺激诱发的LPP波幅小于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但在Pz点,三种刺激诱发的LPP波幅不存在显著差异(见下图)。


总而言之,厌恶刺激诱发的P3LPP波幅都要小于焦虑刺激,P3反映的是对与动机相关线索的注意,LPP反映的是对动机刺激的控制加工。说明与焦虑刺激相比,厌恶刺激更多地妨碍了与动机有关的注意加工,使得其对烟的动机降低了。且烟瘾越大的人,注意受损更严重,动机下降更明显。

为什么是厌恶警告而不是焦虑警告降低了吸烟者对烟的渴望呢?因为关于厌恶情绪的研究发现,观看厌恶图片后,人们的进食动机和行为都明显减少,说明厌恶刺激至少能减少将东西放入嘴里的冲动,吸烟也得把烟放进嘴里。

因此,作者认为,厌恶型吸烟警告图片比诱发健康焦虑警告图片更有可能减少对吸烟的渴求程度。

看了恶心图片以后不仅不想吃东西了,连烟也不想吸了呢~

可惜国内的烟盒上不会印图片,不过知道这个结果后,下次谁再想吸烟的时候,可以把此文中的厌恶警告图片拿给他们看哦,每次看不同的,一次比一次重口,看他们还吸不吸~


主要参考文献:

Cochran, J. R., Kydd, R. R., Lee, J. M., Walker, N., & Consedine, N. S. (2018). Disgust but not health anxiety graphic warning labels reduce motivated attention in smokers: a study of P300 and late positive potential responses. Nicotine and Tobacco Research20(7), 819-826.

Hammond, D. (2011). Health warning messages on tobacco products: a review. Tobacco control20(5), 32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