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置身某个环境或者观察一副图片或视频的时候,眼睛的注视位置是经常移动的,这个现象叫做眼动。眼动轨迹一方面体现内容本身的亮点(可称客观眼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脑注意力的不断变化(可称主观眼动)。如果说客观眼动代表婴幼儿的眼动,那么主观眼动可以代表成人的眼动。我研究院基于目前国际上先进的眼动模型理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Spiking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
羊年到来之际,我院研究团队成功创建基于仿脑计算的多物体识别系统。该系统基于仿脑计算的基本原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机器视觉理论和深度学习的相关模型,并通过CPU和GPU异构计算得以实现,识别率高、运算速度快。其识别工作在实现原理上有别于现有特殊物体和形状的识别,如人脸,掌纹和车牌等,而是基于仿生视觉的新方法。以往的图像识别技术过分强调和依赖由人为指定的图......
2014年12月,我院研发完成一款Spiking神经元的制作和分析软件NeuroMaker,可支持以下几种国际常用神经元模型:HH模型,Izhi模型,aEIF模型,以及我院科研人员率先提出的NiMi模型。NeuroMaker软件能够实现几种模型的信号生成、调整以及对比分析。NeuroMaker的核心功能有:1,支持离子通道的导入和编辑,并拥有离子通道......
2014年9月29日下午,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圆形报告厅举办了探索大脑奥秘,促进传媒科技学术讲座。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DBS研究所所长C.Chris Kao做了从大脑深度刺激探索大脑奥秘的主题报告;此次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和理工学部主办,并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书记陈文申、理工学部党委书记张鹏洲、协同创新中心党......
我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近日终于在CUDA平台上,实现了高性能百万级仿生神经网络的近实时速度的并行计算。这一成果证明了大脑模拟研究可以充分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大大提高神经网络的规模和计算速度。这一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使得大脑模拟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引发智能科学医学领域的革命,实现新一代非冯诺依曼计算机。......